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番薯粉 地瓜粉 紅薯粉

        在金華市安縣櫸村巷弄間常看見卵形大木桶,都當成雜物桶了。猜想之前是醃鹹菜的嗎?如果改裝成泡澡盆倒很剛好,一個人拿個小板凳蹲坐在裡面,一定泡得很舒服。        鄉民說是泡紅薯的。
走廊上堆置雜物的大木桶,之前是泡紅薯用的。
安盛產竹子和紅薯。紅薯小的也有我的拳頭大,家戶都有儲藏紅薯的空間,孔令琴老先生藏在陰涼石窖裡,

把紅薯搓成細絲,在袋子裡搓揉出澱粉,泡在大木盆裡五個小時,等沉澱後,把水倒出來,底下的就是紅薯粉了。城市佬聽了還是一頭霧水。
尖山鎮路旁正在製造紅薯粉的大娘

正巧尖山鎮路旁,還看見正在搓揉紅薯粉的老大娘,木桶的比膝蓋高些,在橫跨大木桶的架子上把包裹在棉布袋裡的地瓜絲,搓搓搓,像洗衣服一樣反覆搓揉,把袋子裡的地瓜絲澱粉質搓出來。這要很多乾淨的水,旁邊的少婦女兒說咱們尖山水質好,這些都是地下水。搓揉後袋子裡的紅薯渣就曬乾保存,餵豬或釀酒。溶解在木桶裡的澱粉四五個小時後都沉澱了,把水倒出來,取出來晾乾。
把布袋裡的紅薯絲的澱粉質搓揉出來

沿途無論在安縣城或著尖山鎮,路旁常見正在曝曬的灰紅黃夾雜的渣料。原來就是地瓜渣啊!講究的人家把渣晾曬在竹蓆子上,乾了,竹蓆一卷,就集中收攏起來;大部分的人就晾曬公路旁,黃昏了用竹掃把掃起來。曬乾了好保存,餵豬或做酒。好奇,不知怎做的。
路旁曝曬的紅薯渣

還看見晾曬在竹棚上的白色粉塊,這就是番薯粉了。要曬多久呢?就看太陽吧!
曬乾的地瓜粉塊搓碎捏碎或搗碎碾碎就是平常我們看見的紅薯粉了。
從木桶裡撈出來的紅薯澱粉塊正在曬乾


尖山鎮往烏石村的路旁,看見一排一排晾米粉的竹棚架,好親切的景觀。從小居住的台北市的南京公寓社區,四十年前也常見這樣的景觀。
巧遇尖山鎮路旁曬米粉,景觀和之前台北的依樣
2013年初消基會揭露:台灣米粉不是純米做的,米粉加了很多玉米澱粉、冬粉加了很多馬鈴薯澱粉,因為成本低,且口感較Q,而且行之有年,生產者都知道。此時聯想,不知道這些米粉是米粉呢還是紅薯粉。
在盤安的第一餐吃的就是炒米粉,有韌性的,我們還問:老闆你是福建人嗎?」自忖台灣米粉來自福建漳泉的移民。老闆說:我們是道地盤安人,炒米粉是磐安家常小吃。
在磐安倒是吃了一個真正紅薯粉做的小吃叫做三角叉。
抵達磐安那天將近八點半,請教旅社的老闆娘有甚麼特色食物,他說:「有啊!三角叉,小土鍋燉著的,一碗六元吧!
想像熱騰騰的小土鍋,我們迎著風縮著脖子拉緊衣襟到沿河的街市,一排小店招牌都寫著「三角叉」。店面的爐灶上排著六個小鍋,等鍋端上來,撈起內容物,原來是三個角的餃子啊,餡兒有香菇和絞肉,皮兒滑韌,看起來像水晶餃。問老闆娘皮兒是地瓜粉做的嗎?老闆娘回答:「皮是紅薯粉。
紅薯,番薯,地瓜,相同的東西不同的名稱。 
磐安小吃:三角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