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南越..兩千年前的航海國

2015310日午餐後由廣州地鐵二號線越秀公園E出口參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博物館的建築得過六項建築大獎

注意是[南越],不是[越南]。是[西漢南越]不是[春秋戰國的越國]!

越南在中南半島,臥薪嚐膽的勾踐及沉魚落雁的美女西施的越國在現今浙江省諸暨東陽義烏紹興一代;等勾踐滅了楚版圖擴大到江蘇,活躍在淮河長江之間。南越的版圖在包括現今廣東廣西及福建南部一小部分和北越北部一小部分。
這些印章證明了墓主的身分,墓主隨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是"文帝行璽"的龍紐金印,還有墓主名字的"趙昧"玉印,殉葬的妻妾各有一枚夫人印






墓主是誰?怎麼知道?
春秋戰國的越國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而南越是史稱南蠻的一部分,是這地區的原住民族,秦時出兵多次,設南海四郡。
秦末天下大亂,南海尉任囂病重時命龍川縣令趙佗接任,並且鼓勵趙佗以傍山傍海的天險建國,以免在亂世受其他起義的軍隊藉機佔領荼毒。趙佗用計佔領象郡和桂林郡,也自稱為南越國。時西元前203年。立都番禺,就是現在的廣州。
秦亡之後,西元前202年中原是劉邦建立的漢天下,初期百廢待舉,又要防範北方匈奴的勢力,所以對南部各地採安撫策略,西196年,劉邦頒布詔書,分封趙佗為「南越王」,名嘴說客陸賈為使,要脅趙佗,若不從,在中原的祖墳將被破壞,所以趙佗收了封印,成為外臣,漢朝南方得以安定。
呂后當政時關閉南越的貿易關卡,毀了趙佗在河北的親戚及祖墳,趙佗憤而脫離臣屬關係,自稱南越帝,尊號「南越武帝」。
諸呂之亂平定,漢文帝即位,修趙佗祖墳,撤南越北方長沙的駐軍,恢復貿易關卡,陸賈再為使節,趙佗表示願意永久成為漢朝的藩臣,並向國內發布命令,去除帝制,重新稱王。雖然在南越仍自稱南越武帝。西元前137年趙佗101歲過世,兒子等不到繼位就過世了,孫子趙昧繼位,這個博物館就是建立在西漢南越王文帝趙昧之墓的原址上。

1983年,廣州廣州解放北路象崗建築工人在挖地基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經考古發現埋葬的規格以墓主及陪葬妃子的印章,證明墓主就是史書記載的西漢南越王文帝趙昧囉!看見絲縷玉片衣(不是金縷衣)的墓主,被事死如事生的對待,仍是枯骨一堆,倒是一千多件套共萬餘件的各種陪葬品,讓我們了解二千一百多年前中國南方的文化。至於趙昧的祖父南越王武帝趙佗的墓,三國時代孫權(182~252)在廣州翻山越嶺的找沒找著,現在也還沒發現哩!
墓主絲縷玉片衣,根據身體各部位設計的玉片共2291片。玉衣上下左右再覆玉環,睡在珍珠枕上。漆繪彩棺槨,四個獸首提把



廣州的友人笑稱,在廣州隨便挖個馬路蓋個房子,都可能挖出地裡的古物。如果向上呈報疑似發現古物,這項工程就要停工,而且考古的費用要由這個單位負責。這一來不但原計畫停頓還要從單位經費下有額外的支出,所以都暗地裡趁黑夜打碎抹平繼續施作,只要設法堵住現場人員的口舌。
所幸1983年的施工單位沒那麼糊塗,這座二千多年的陵墓保持完整,沒被盜墓過。並以影像記錄考古挖掘的過程,讓我們了解當時的文化。挖掘現場以鋼架玻璃帷幕維護,並在旁邊建博物館館,展示挖掘出的物品。博物館的建築得過六項建築大獎。

參觀考古現場
在墓室原址覆以鋼架玻璃帷幕。後藏室是食物庫房,各種炊具、容器、珍品;東側室是四位夫人,西側室有七名廚師和三牲,東耳室是宴會用品青銅編鐘、石編鐘,西耳室是兵器車馬甲冑等和日常及珍貴用品。墓室石門外的墓道上有一名殉人,從印章看出室內府總管,也陪先帝往生
參觀路線是在入口一樓簡報室觀看考古挖掘的紀錄片,然後搭電扶梯直上,門外小丘頂就是原墓穴頂,參觀墓室,再越過丘頂,到博物館展示廳由上而下逐室參觀。因為當時的工程已開挖到墓室的石板頂上,所以從現場看不出是埋在山頂17公尺下的。不像參觀北平的明十三陵,往下走走走,好長的地下墓穴啊!

古代帝王即位一年就為自己建陵,文帝趙昧也是如此,墓在象山崗頂往下20米的山腹採豎穴和橫向掏洞的方式製作,墓室周圍都以石塊推砌,然後回填土方夯實。博物館網頁有則動畫短片說明見住的過程,清晰生動,請連結欣賞。你發現1720公尺敘述的差異嗎?為什麼?推理一下!

"殉人"
同行友人,對於生人陪葬唏噓不已,陪葬的人稱為"殉人"。四名妃子陪葬,是永不分離的愛?七名廚師陪葬可以保證上了天堂還能滿足口腹之慾,或是不願意後人也嚐到這七位廚師高超的手藝?墓室石門緊緊關閉之後,內府總管躺在石門外的墓道上,一生一世忠心看管?
圖片節自館方紀錄影片

  • 參觀博物館:鎮館之寶

"錯金銘文銅虎節"
博物館門口鎮宅護衛的不是蹲座面向外側的石獅,而是一對側身互看的老虎,當時覺得奇特,因為十分靠近馬路景深不夠沒有拍照,後來從網路下載一張圖片。原來大門的老虎是平板的"錯金銘文銅虎節"的立體版!
""是古代的一種信物,使者憑著""執行命令。這件扁平的老虎身上從胸部到尾部斜刻著:"王命令車徙"五個字,可見是一件調動車兵的信符。這隻黑色蹲踞的老虎,弓著身子,抬頭挺胸張口齜牙瞪著圓眼十分威武,然而長長的尾巴繞個"8"字的造型又十分俏皮。我曾在三峽博物館看過老虎造型的古物,那張牙舞爪的漢磚畫有斜斜翹起的尾巴,金屬罐上的虎紐是立體的,也弓著身,尾巴下垂再微卷像貓咪呢。這隻"錯金銘文銅虎節"是目前出土唯一的虎節,難怪以它的造型為門前的鎮宅護衛。應該做成紀念品販售!
"館徽:龍鳳紋重環玉佩"
博物館的正門,展覽室入口都高高掛著的館徽,是墓主右眼附近發現的一塊玉珮,被稱為"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


這塊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是青白玉是清白玉因土沁呈黃白色,直徑10.6釐米,厚0.5釐米。"重環"指的是這塊玉珮構圖上有兩個圓環。
內圈透雕一條遊龍,細長有勁的前爪自毛捲捲的尾巴和肥壯的後腿伸到外圈。外圈透雕一隻鳳鳥,站在龍的前爪上,兩個頭互相凝視。延伸誇張的鳳冠和尾羽上下延成捲雲紋呼應,把外圈空間填得疏落有致。完整的構圖虛實呼應和諧完美,不是常見的二方連續圖案。
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玉器工藝已經非常成熟,遠在南方的南越文帝的這件陪葬物被稱為漢代玉器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被選為館徽,就美在這特別的構圖。
館中特闢"美玉大觀"的展間,我還愛左下這串玉珮,說是覆蓋在整個身軀上的;我才知道一串玉珮不是單一一條串繩的,而且不管磬形或環形在主體之外還多加裝飾紋。大大滿足了從小愛塗鴉古裝美女的我。

"長袖舞人"
博物館南面廣場立著兩位舞動長袖的美女雕塑,原來是兩件玉珮的放大版!

 

在墓室裡總共發現四件舞人玉珮,有三件是扁平的玉鏤空雕刻的,右上圖是這個高3.5cm3.5cm1cm的舞人唯一一件圓雕的作品,作品上下都也個細孔,證明是一串玉珮中的飾物。
!這兩位姿態婀娜的舞者和我在重慶三峽博物館拍攝的漢磚畫上的舞者一樣都有很長的袖子,很長的裙擺,西漢人"長袖善舞"?
獨特的是這個圓雕舞者跪坐著揮動長袖,而且頭部右側綰著一個螺髻,這個髮型成為專家研究的議題,認為這個髮型是南越獨特的。
看三幅作品的穿著都是佑衽,高腰,都以細線表示袖子的皺褶,扁平雕刻的玉舞人腰上還繫著玉珮,圓雕玉舞人袖口有捲雲文。從古墓的發掘可以整理各朝代的衣著!

"船紋銅提壺:羽人船"

從墓室往展覽館,展覽管外大牆上的壁畫是一艘船,人物側立,頭戴長羽飾,上身裸,下身著前後檔片,有敲鼓奏樂的,有高舉斧頭要砍俘虜的,船下水面下有烏龜、有墨魚,船桅有鳥。這樣的造型在不在其他古物件著啊!原來這是高40.7公分銅提壺腹身上的圖案的放大版!
船紋銅提壺高40.7公分
這一組四艘首尾相連的"羽人船",是兩組圖畫。每艘船上有五個人,各司其職,一個搖艫在船尾,一個拿著功跳戰舞,一個提著敵人或祭品的首級,兩艘船提首級和跳戰舞的位置正好相反,一個敲擊樂器,一個正按著給綑綁的敵人的頭,手上拿著利器。
歷史記載春秋戰國時代沿海地區水戰的能力就很強大,而兩千一百多年前的這件銅提壺上這一幅四艘首尾相連的"羽人船",又提供了南越國能遠航大洋的證明。
我們頻頻向同行的兩位海洋學者請教,洋流啊!黑潮啊!造船啊!等等,先民遠航是有可能的!

船紋銅提壺上的圖案原拓圖,四艘首尾相連的船,細看是一組圖畫的重複,一組有兩艘船。

一組圖畫兩艘船的原拓印和放大圖
"波斯銀盒"
在墓穴後室有九個銅提壺,裡面裝著精美的物件,譬如有個提壺裡有個高12cm腹徑14.9cm的銀盒,裡面裝了珍貴的藥丸,銀盒的樣式和古西元前550330年古波斯帝國的遗物相似,裡面的裝的香料藥物經化驗考據是阿拉伯藥。
此外在西耳室是有五根大象牙,專家研判那是非洲象的象牙。
這些都是西漢南越國已經航海至非洲的和非洲進行貿易的幾個證據之一。
來自波絲的銀盒(為什麼不說金盒?一定研究過啦!)
"遠洋航海"
史載漢武帝時曾經派遣船隊(大约在西元前111~西元前87年間),從珠江口出發沿著海岸線,經南海繞過中南半島到達印度半島南端斯里蘭卡。但是從西漢南越王墓的文物(?—西元前122年),把我們已知的中國的遠洋航海史又提前一百多年!

今天參觀博物館只是匆匆瀏覽掃描,因為趕著下午三點趙老師和金學長要搭乘火車離開廣州到珠海轉澳門搭機回台。然而從事後的網路瀏覽影片、閱讀文章,對南越國有了更多的認識,增長了見聞,實在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