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波羅的海+北歐8國15天遊 第三天之1 立陶宛 維爾紐斯古城

9月22日,這是一個陰偶小雨的早晨。
乘車從旅館往北再迴轉往南走到維爾紐斯老城廣場約20分鐘。路上行人穿著是台灣的冬衣打扮,短靴、緊身褲、連帽T、風衣,路上車輛和行人都很多,原來維爾紐斯大學就在老城區。
20分鐘裡看見公共汽車、電車,時髦的新建築、工地用瀑布畫面遮屏有創意!
老城區街道石頭路、有坡,單行道,人行道一公尺左右,我們走路緊貼店家或牆面,樓房高2~4層樓。上學期間呢,我們和大學生爭道!
老城多單行道,車行在有坡度的石板路,行人冬裝。
導遊是當地人,60歲左右女士,英語解說,我們的領隊翻譯。
Ø  總統府
立陶宛的總統五年一選,連選得連任。現任總統是Dalia Grybauskaitė女士。這是一長排乳白色略呈弧形的建築,是14世紀位主教建立的官邸,已有六百年的歷史。十七、十八世紀都經過火災再重建,當然招待過許多國王、貴族。
面對總統府左邊就臨著單行道、維爾紐斯大學。今天屋頂沒升旗,總統沒在府內上班。


1812年拿破崙在這裡慶祝俄羅斯戰役的勝利。想想我們站的石頭廣場,四處拍照合影的廣場,可能就是拿破崙跨馬而下驕矜滿懷昂頭闊步的道路啊!
1824年至1832年由聖彼德堡的皇家建築師V. Stasovo設計重建,並採取了目前的古典俄羅帝國的形式。
廣場可停轎車,不見警衛,我們自由拍照。

Ø  別有洞天的白色庭院
沿著總統府牆邊,狹小的馬路另一邊是紐爾斯大學的一個入口,顯然有師生遲到了搭轎車來來,然後汽車困難的迴轉離開。
我們推開了一個鐵門,穿過一個拱門,因為街面都是的外牆,這個門的上方也是一個房間。兩面有白色拱窗,一院子樓有拱型走廊,導遊說現在可以租借院子辦婚禮或聚會餐宴。院子另一端也有一個鐵門,鐵門外又是一個平台。
緊鄰總統府的白色四合院,西面陽台可以眺望總統府後院。西側立面也有拱形裝飾柱。
哈啊!在這裡竟然可以居高臨下一覽無遺的看到總統府的後院。總統府的院子也簡單,一個種了紅花的大圓形花圃、石頭地板,綠草地裝飾,幾棵樹。如果依照地圖的標示,我們站的位置也算總統府建築群的一部分,是乳白色建築屋頂陽台。
總統府的後花園
立陶宛沒有總統維安的問題啊?
Ø 老城最高的鐘樓聖約翰教堂Church of St.John
走出院子重回街道,沿著牆邊往南沿坡而上,馬路左邊就是維爾紐斯大學,隔著窗子能看見裡面的辦公室。迎面的高塔是約翰教堂Church of St.John的鐘樓。教堂落成於1387年,就在校園裡。鐘樓高69公尺是舊城區最高的建築。根據照片在維基百百維爾紐斯教堂清單和別人的遊記知道這座歷史悠久的哥德式教堂,裡面是乳白的牆面、高聳的拱、黑色鑲金的大管風琴,金碧輝煌的的祭壇。您輸入座標54°40′58″N25°17′19″Egoogle地圖也能看到內部。
到哪裡都看得到約翰教堂Church of St.John的鐘樓好像睿智的貓頭鷹看著我!
維爾紐斯大學在1579年就已經成立,一直是立陶宛的最高學府,整個學校有不同風格的建築,目前有兩萬多名學生。如果時間充裕應該進去參觀的。
Ø 路過的教堂勝過主角市政廳廣場
市政廳有一個大廣場和一個噴泉,是重建的老建築。有一個新穎的招牌原來是銀行。
政廳廣場和周圍的建築

往市政廳廣場的路上,一位穿著黑斗篷的老太太坐在教堂前面,以為他是教堂導覽的志工,走上他前面,他仍然一副愁苦的面容,並不理會我的點頭致意。教堂前有一塊鏽跡斑斑模糊的解說牌。
請看大圖,樹的後面有一個像波羅麵包的圓頂
在市政廳廣場拍照時,教堂可可色的三角錐的的塔尖特別顯眼,每一個陵線都特別的用金色裝飾,而奶油色牆面的鐘塔每一層樓都用可可色鋸齒狀花邊分層,看來真像蛋糕上的教堂。根據維基百科維爾紐斯教堂的清單查出是東正教聖尼古拉斯教堂The St. Nicholas
 Orthodox Church Exterior looking east in Vilnius, Lithuania.
這是在維爾紐斯最古老的東正教教堂呢!1347年建,1740年給大火燒毀重建為巴洛克風格,1863年波蘭反俄羅斯帝國的一月起義失敗後,重建為拜占庭風格。
咦?拜占庭風格建築會有一個圓頂穹窿啊仔細觀察照片,在面對教堂的左邊有一個圓頂,可惜在樹的後面,露得不夠清楚。當時我的注意力全在教堂前的老婦人呢!寫文再細看照片,老婦人腳邊有個小圓鐵罐,啊!當時如果發現我會給這老婦幾個零角。
來閱讀測驗一下,現在教堂是甚麼風格?嘻嘻~~
Ø 攤販林立的東正教帕拉斯維克教堂前
我們就在往皮利斯街Pilies Gatve的小廣場等上廁所的夥伴。對面有座粉紅色牆面,奶油柱子,以巧克力牛奶色鋸齒狀花邊裝飾的東正教聖帕拉斯維克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St. Paraskeviya教堂。教堂看來好可愛!教堂
東正教聖帕拉斯維克教堂有珍貴的內容喔!北面入口可以看見圓頂。
教堂前有好多小攤。一早這些攤子還沒開張時,攤販的架子是一面面立陶宛、維爾紐斯歷史的黑百展示板。八點半過後,攤販逐漸開張,拉開板北面陳列貨品,賣的是琥珀、編織、木器等手工製品。
攤販攤位大小固定,開張容易,打烊了也成為城市展示的櫥窗。
這是一個好主意,攤販架子大小固定,開張容易,打烊了也成為城市展示的櫥窗。
Ø 各具特色的小貼磚文學小巷
沿著皮利斯街Pilies Gatve往北走,這是一條狹窄熱鬧的街道,石頭路,旁邊都是店家。導遊帶我們拐進一條小路,沿著巷子牆面鑲嵌好多大小不一的作品,從A4大小到火柴盒大小。這是2008年為紀念曾住在這條巷的一位詩人Adomas Mickevicius 開始的一種裝置藝術,接著就請和立陶宛有關的文學家,將他們的一段文字、詩句、意念等轉化成多元形式貼在街到牆面,形成觀光特色呢!

若懂立陶宛文,貼著牆隨機朗誦一段,這是今人、古人和文學美好的連結!
這條巷子叫文學街
Literatu Gatve

Ø 三個黑洋蔥頂的教會遺產博物館
東拐西拐,來到一長面大牆,看見紅瓦、奶油色牆、三個黑洋蔥塔頂的建築,說是教會遺產博物館Church Heritage Museum。沿著牆,我們的目光都給一座高大的紅磚建築吸引了,導遊要我們且慢,先進Church Heritage Museum的門來做個簡介。院子裡有幾古老石像,玻璃們內有閃耀的法器。根據資料宗教博物館有豐富的珍貴館藏,華麗的圓柱拱頂,洛可可風格的祭壇,墓碑雕刻著美麗的寓言故事等,不過我們沒能入內參觀。但是站在這個小院落拍這紅磚色的聖安妮教堂的三個尖頂倒是好角度。
教會遺產博物館。
教會遺產博物館Church Heritage Museum 原本是聖邁可教堂Church of St. Michael, 1594~1597是修道院,1604立陶宛大公國總理Leonas Sapiega修建為皇家地下陵墓。毗鄰的巴洛克式鐘樓建於18世紀,鐘樓頂端有一個風向標,代表天使邁可粉碎魔鬼踩在腳下
在沙皇時代,教會被關閉,但在1903年回到了Sapiega家庭,並通過他們的努力,教會再次被修復。
1956年教會開放作為建築學博物館。2009年,教會作為教會遺產博物館開放。

Ø 拿破崙想帶回巴黎的聖安娜教堂Vilniaus Šv. Onos bažnyčia
聖安妮教堂太吸睛了,黑紅色的磚造建築,三個高聳的尖塔、兩個中尖塔,數不完的小尖塔外,立面上花瓣尖向上的磚砌立體花紋最是特色。這座教堂太漂亮了,當年拿破崙說過要把教堂放在掌心帶回巴黎。
刻意不平整的紅磚牆面,資料上說有33種組合。是立陶宛哥德式晚期建築的代表作。
細看聖安娜的教堂好像一張臉啊!
這座哥德式教堂落成於1495年。高15公尺。15601564教堂被燒毀之後重建。在1655年的戰爭又滿目瘡痍。重建後內部祭壇是巴洛克式裝飾。1872蓋了南面的新哥德式塔樓和主建築輝映。

怎麼塔樓和主建築之間又有作風迥異的立面?這個角度看聖安娜教堂有好多牽手的人喔!

從小山丘觀察聖安娜教堂,怎麼塔樓和主建築之間又有作風迥異的立面?橘紅色的磚,立面弧形窗框裡是白窗面,邊緣是蜗牛卷的裝飾紋,左右各一個綠頂八角塔,白色的屋簷和白色的拱窗內側特別醒目。原來那又是另一個教堂,聖弗朗西斯教堂Church of St. Francis and St. Bernard, Vilnius這教堂成立於1516年,建築屬於文藝復興晚期哥德式建築。資料顯示有16世紀的獨一無二的華麗的彩瓷馬賽克壁畫。
塔的側面像向上舉手牽在一起的人,鐘塔四角也像站立的人
這座教堂後面還有一座綠頂的教堂,現在是維爾紐斯大學的藝術學院。

Ø 看得見的老牆面

離開聖安娜教堂沿馬路往北再往西走,導遊特別要我們觀察這一段街面,乳白、淡黃、米色是粉刷修復牆面的主色,之間特別露出一些牆面,讓我們看見古老建築的牆面。露出來的部分像一幅幅的圖畫掛在牆上。

雖然現在糊得很平整,但是下面可都是老牆喔!


我們回大街,往北向上仰望看有
一個城堡,建於13世紀,是軍事要塞,古來兵家必爭之地,現在是一個博物館,也不在行程裡。這片綠色公園有一個收費廁所,解決了大家的困境。

看見公園西邊有騎馬雕像,大廣場、鐘樓、白色大教堂,遊覽車就停在西北角。


Ø 大教堂廣場紀念碑Gediminas Monumen
廣場上有一個紀念碑,梯型石柱上站著一匹駿馬和一個身著戎裝、左手揮劍、右手前伸黑色塑像,這是紀念立陶宛歷史上偉大的君主格迪米納斯Gediminas (1275–1341)。雕像的花崗岩基座側面有一頭引頸長嚎的狼。
Gediminas大公創造了大公的君主統治,他把立陶宛的首都從特拉凱搬到維爾紐斯。他擅長外交,運用教廷力量遏止條頓軍團的干擾,在統治立陶宛25(1316年至1341)間,擴大了立陶宛的領土,從波羅的海到黑海。讓立陶宛在歐洲被重視。
大教堂廣場紀念碑。立陶宛的語言維爾紐斯vilniaus就是的意思
紀念碑有一頭狼,根據立陶宛的語言維爾紐斯vilniaus就是的意思。 有一個傳說,可能在1322年,當Gediminas在狩獵旅行,他夢見一個鐵包圍的狼,在一座山上,以奇怪的方式嚎叫。 他諮詢靈媒,指出必須過Neris河建建造了一座城,這就是維爾紐斯建城的開始,並以命名,而山丘和城堡,都以Gediminas命名

Ø 立陶宛皇宮Royal Palace of Grand Dukes of Lithuania
相較於壯觀的維爾紐斯大教堂,東面一座線條簡潔、長形灰白色建築有著灰黑色裝飾線是立陶宛大公的王宮。根據資料,目前這王宮是2002年重建的。
王宮起建於1314世紀,是木製建築,當15世紀1419年為石造建築,是立陶宛聯邦統治者的王宮。1655俄羅斯入侵立陶宛,宮殿被燒毀,1801年幾乎全被拆,磚石都被賣掉,1989立陶宛脫離蘇聯獨立,計畫恢復光輝的歷史建築。王宮於2002年開始重建,2013年正式向民眾開放。當年歐盟各國領袖也在此開會。
立陶宛王宮
我喜歡灰色裝飾線,灰黑色四角塔頂,還有一群由老師帶著散步的幼兒園小朋友。

Ø  維爾紐斯大教堂Vilniaus katedra
維爾紐斯大教堂所在的位置,在1387立陶宛尚未皈依基督教之前就是神殿了。在立陶宛正式皈依基督教後,開始建造為哥特式大教堂,內部有五個教堂。之後教堂遇過幾次火災也都屢次重建。1666年重建期間倒塌,嚴重破壞鄰近教堂的穹頂而且6人死亡,於是維爾紐斯的主教 伊格納奇的Jakub Massalski下令大教堂重建。
工程開始於1779年,並於1783年完成就是目前在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樣子。
教堂內部禮拜堂的照片是團友蘇小姐拍攝的
新古典主義,左右對稱;三角楣,正立面有六根多立克柱的門廊,左右側邊各有一個對稱的列柱廊,並且裝飾著壁龕和雕像。教堂後端左右各有一個半圓球頂。
資料中顯示這座教堂裡面有11座禮拜堂,很難想像裡面的盛況。聽說最美的就是右邊到底的St.Casimir禮拜堂,光線從巴洛克式圓頂射下來照在祭壇上的壁畫。St.Casimir是紐爾維斯的守護神。
啊!我們只看見外牆。

下列是教堂南側壁龕裡的雕塑

三角楣屋頂立著三尊雕像,由雕刻家卡齊米Jelski雕刻。南側是聖卡西米Saint Casimir(1458-1484),他是王子,卻身於神職,善待病人和窮人,陵墓也在維爾紐斯教堂內,1521年封聖,他是維爾紐斯的守護神

北面是聖斯坦尼Stanislaus of Szczepanów(1030~1079),波蘭的主教,他和國王對抗而被殺是為烈士,1253年封聖。波蘭科夫拉夫的守護神;在20世紀被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封為道德和秩序的守護神。

在中間高舉金十字架的是海倫娜St. Helena。皇后海倫是康士坦丁的母親,天主教、東正教等都視她為聖人

這三尊雕像原來是木刻的, 1950年被蘇聯政權拆除,1997年複製為石像。這三尊雕像代表意義也有此一說:聖卡西米爾象徵立陶宛,聖斯坦尼斯洛斯的象徵波蘭,聖海倫娜抱著十字架代表著真正的信仰和奉獻。

蘇聯統治時期,教堂曾被用來當作倉庫。1985年,才恢復了教堂的功能。1989年恢復了主教座堂的神聖地位。

Ø  維爾斯大教堂的鐘樓

廣場上有座一節一節有點歪像燈塔的高塔,是維爾斯大教堂的鐘樓(Cathedral Belfry)連十字架高57公尺。

鐘樓底部是石造的圓形哥德式建築,也是立陶宛現存最古老的石造工程之一。這鐘樓的歷史比重建的教堂還古老,在14世紀中晚期,還真的是一座守衛維爾紐斯老城的守衛塔,現在還看得到當時留下來的槍砲發射口。可以購票爬上去參觀。

15世紀開始做為教堂的鐘樓,鐘樓的最高層有四面各有一個黑色嵌金的時鐘,竟然是17世紀裝上去一直使用到現在! 

曾經守衛維爾紐斯老城的守衛塔,現在是維爾紐斯大教堂得鐘樓

Ø  曾經是王宮

站在廣場鐘樓旁邊往西望去,前面一排建築,導遊說曾經是王宮的一部份。往西的大道一直走會到達涅里斯河畔。

看出教堂、王宮在比較高的位置。往前面的大道直走會到涅里斯河畔


Ø
  留下遺憾

旅行前要預習。廣場在鐘塔和教堂之間的地板有個奇蹟磚「STEBUKLAS」,站在磚上,誠心許願,頭上仰旋轉身體360度,若腳還踏在原來位置上,願望就會實現呢!這塊磚也是1989年波羅地海三小國數百萬人手牽手脫離蘇聯統治宣示活動的起點。因為沒做功課,所以錯過了。遺憾。


Ø  留下美麗的點滴

還沒有查出右邊的鐘樓是哪個建築的。


十點半離開廣場,結束立陶宛老城的參觀,向午餐的農莊前行。

高速公路沿途都是森林,也是咻一聲通過無人看守的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邊界。

大圖和左上是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已經廢置的邊境崗哨,其他是沿途隨手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